您现在的位置:掌上高考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专家指导:父母该怎么样对待孩子期末备考?

来源:www.tcdbbw.com 2025-03-11

最新资讯

  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其生活观、价值观、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处于矛盾和困惑时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让人担心,此时的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引导。清华网校“心理社区”充分借助网校时效性、互动性的特征,针对学生、教师、父母三大人群开设不同栏目,由知名心理专家为大伙释疑解惑、维持心理健康。

  转眼又进入期末了,而此时不少同学和父母都皱起了眉头,浩然母子就是如此。浩然今年上初中二年级,小学时成绩很好,但自从进入初中后,浩然的成绩却一路下滑。眼看期末又到了,面对期末考试,浩然感觉哪科都不会了,但好象已经没多少时间复习了。浩然的母亲也非常着急,她不知道为何小学时出色的儿子,到了中学却变成了目前如此。于是母亲常常督促浩然学习,天天把成绩挂在嘴边,期望以此勉励儿子。可浩然却感觉母亲是在逼迫自己,心里十分难受。

  目前,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期望我们的孩子长大成龙成凤,这当然没错,但整天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并且将孩子成绩拿来与亲朋好友做攀比是令孩子很难承受的。针对上述现象,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的心理专家就怎么样正确对待期末备考给父母和学生们一些忠告和建议:

  1、父母:防止常常把“成绩”挂嘴边,与孩子一同拟定考试目的,使其感到被尊重

  现在,有不少父母一直盯着孩子的分数,整天把“成绩”挂在嘴边。孩子考好了,家立刻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考不好了,那立刻就会“今夜有暴风雨”。其实,做爸爸妈妈的应把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切莫舍本逐末,双眼只盯着分数,不断为孩子探寻攀比对象,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一,知道孩子期末备考的心理状况,多进行情感交流

  作为父母,第一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其实大部分孩子在考试前本来已经非常着急了,他所需要的就不再是单纯的督促,而是具体的指导和情感上的支持。因此,父母第一需要知道孩子在期末备考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明确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建议父母多和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而非仅仅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打造在理解基础上的引导,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

  第二,切忌为孩子拟定过高目的,“进步”重于“结果”。

  每位父母都期望我们的孩子成绩出色,但有的教育办法并不适合,比如常常给孩子探寻榜样,如邻居的儿子又得了1、,同事的女儿又获了什么奖等等,期望借此勉励孩子的斗志,但对于孩子来讲,过高的目的有时不但起不到勉励有哪些用途,反而会加深挫败感和无力感,致使信心的丧失。所谓“进步”,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前进,只有目的得当,才能让孩子看到期望,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并领会到成功和快乐。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心急,要紧的是“进步”而不是简单的目的。对于期末考试的结果,建议父母和孩子一同商定一个目的,切忌过高,如此孩子不但可以感觉自己被尊重,而且也有信心和动力努力达成。

  2、学生:客观全方位剖析我们的学习情况,拟定合理学习计划及目的

  不少同学在期末考试之前都会有“头大”的感觉。一方面需要复习的内容丰富,其次期末的功课紧,时间又不够,到底该如何解决呢?事实上,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需要大家提升合理借助时间的能力,换句话说,掌握拟定计划十分必要。

  同学们在拟定考试前学习计划之前,第一要对我们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方位客观的剖析,将需要复习、学会的内容进行分类,明确什么是目前最需要提升的,什么是已经学会较好的,如此才能重点突出。第二则应基于我们的实质状况,选择有适合困难程度的学习计划和考试目的。

  在时间安排方面,通常来讲,早晨的时间头脑比较清醒,可以用来记背英语单词或文学知识;午饭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晚上的大块时间需要认真安排。除此之外一些零碎的时间都可以积极借助,怎么样借助可以参考我们的状况,所有以提升效率为首要条件。对于晚上的时间安排,可以依据不一样的原则,譬如以老师复习课的内容为基础和依据,将自己善于和不太善于的科目交叉进行,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如此才能做到专时专用,保证效率。只有对复习的全局有了把握,心里才会平静踏实。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应该注意。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学习非常辛苦,都会为孩子筹备些加餐,这份心意是好的,但表达关心的机会非常重要。建议父母尽可能不要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过多打扰,不然比较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扰乱复习思路,也会干扰学习效率。

热点专题

  • 2025北京五十五中高中一年级3月月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 广西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高专提前批其他类最低投档分数线
  • 广西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二批最低投档分数线(第四次寻求)

[]充实快乐过寒假中学篇

[]2024年黑龙江哈尔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