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2分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大家的视线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存活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的搏弈。大家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沿着公路,大家向塔中油田进发。这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天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类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些如石雕,有些如铜雕。虽然,它们或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旧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欢这类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大家也喜欢胡杨树,过去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经无力哺育这类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中国大陆看到的任何一条公路。笔直的道路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如何折磨工大家的血肉之躯;但你没办法想象,他们以什么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成长在沙漠中一样。 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着,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类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叫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忽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所有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能不问自己:这是否会是幻觉? 在这所有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叫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荒凉的生活。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大家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完全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能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丝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叫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了解,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让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什么特征?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如此写有哪些用意。(4分) 答: 15. 讲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喜欢这类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答: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荒凉的生活。 答: 16. 作者为何说,在他所看到的所有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6分) 答: 17.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使用什么办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哪种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8分) 答: 第一题思路解析: 分析:同学先尝试着答一下第一题,时间2分钟左右奥,看你的答案,是否黄沙漫漫开阔 荒凉之类的答案?同学,非常同情的提醒你:你掉进陷阱了。 那是为何呢?且听耿老师剖析: 请第三阅读文章,明确文章主旨。假如同学你感觉文章是在赞美石油工人,那样一下蓝字部分可以跳过,假如是其他答案,譬如文章在描写沙漠所见之类的请继续往下看。 大家逐段剖析如下: 第一自然段告诉大家那些信息?(先自己动脑筋总结奥 ) 明确:汽车从库尔勒城出发,目的地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作者描述了沿途看到一系列景色。也就是说第一自然段可以在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后做一分层。 第二自然段又告诉大家那些信息?(先自己动脑筋总结奥 ) 明确:作者要去塔中油田,而且那里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那样,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景 图画 色彩呢?是否作者在下一个自然段该给大家介绍了啊? 第三自然段是在介绍塔中油田吗? (先自己看文本总结奥 ) 明确:奇怪了啊,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仿佛在写胡杨林啊?(什么问题? ) 那样第四自然段总该介绍了吧?(先自己看文本总结奥 ) 明确:第四自然段也没啊,而是再写石油公路的一些东西(乖乖,什么问题呢?自己是否感觉有点糊涂了?) 那样第五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携带疑惑,大家继续往下读吧 明确:奥,第五自然段才是正式介绍塔中油田啊,那样快点看,塔中油田是哪种啊,找信息(自己看文本总结奥 ) 明确:是否你看到了如下句子银灰色的油罐塔高耸 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总结总结塔中油田有什么特征? 明确:是否颜色丰富,建筑宏伟之类? 那样联系题目彩色的荒漠再联系一二自然段考虑一下。 明确:作者从库尔勒出发,要去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 塔中油田,在路上作者看到了以下的景色在大家的视线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窿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存活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的博弈。大家来到这里时,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而且作者告诉大家塔中油田和这里不同。目前大家看到了塔中油田的介绍,这里颜色丰富,建筑宏伟。所以想一下,戈壁滩的特征肯定有颜色单调,如此描述,正是为了给塔中油田的介绍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塔中油田的色彩丰富,呼应题目啊。 等等,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那就是文章主旨到底是什么?大家继续往下剖析啊。 第六自然段在这所有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有没提示你? 第七自然段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目前终于可以一定的说文章主旨就是在赞美石油工人了。 那样,问题又来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三四段呢?跟赞美石油工人有关系吗?请重新审读这两段 明确:和我一样,石油工大家也喜欢胡杨树 他们以什么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与生俱来地成长在沙漠中一样 有没提醒你呢? 明确:原来是暗写石油工人啊!同学目前你能否领会到散文的特征呢?形散神不散 譬如这篇文章,主旨是在赞美石油工人,但作者在行文时,描述了戈壁滩的景色,介绍了胡杨林,介绍了沙漠公路,还在介绍塔中油田,让大家眼花缭乱,却原来都是在记述石油工人啊! 当大家明确了主旨,再看看第一问是否好答多了,这分明就是写戈壁滩荒凉,环境恶劣,为下文写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啊。如此综合一下,第一问答案就出来了: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 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明确了主旨,明确了行文思路,第二问答案也就顺水推舟了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 ③先抑后扬,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总结:拿到文本,第一要理解文章写作主旨,如何理解主旨呢?像大家刚刚那样,逐段剖析不视为一种好办法。要了解散文虽形散,但神聚!要弄清形和神的关系,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如此,不少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同学们可以拿其他散文来训练一下,在这里推荐《岳桦》附在解说后,期望能帮到大伙。 附参考答案: 5、(22分) 14、(4分) 第一问 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 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 ②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 ③先抑后扬,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15、(4分) (1)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分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备吸引人的力量。 (2)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大家却可以通过劳动叫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16、(6分) 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看上去愈加耀眼夺目; 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 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17、(8分) 第一问: 作者使用对比、排比、比拟和想象的办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 第二问: ①通过对克拉2号气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之间的对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 ②通过对不同劳动情景的排比,表现了石油工人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势; ③通过对管道天然气声音的比拟,表现了石油工人为西气东送所做的巨大贡献; ④通过对远方亲人的召唤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