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掌上高考 > 高考资讯 > 经验技巧

高考考试语文答卷方法:古文虚词选择题

来源:www.tlffmw.com 2025-07-02

经验技巧

  语文高级教师 刘继鹏  要想在高考考试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使用方法。2、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使用方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使用方法,不然就会答非所问。3、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剖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粗心,这是正确解题的重点。  大家试以上海近年来的考试试题为例,给同学们作些具体的示范,期望能对广大高中生特别是高考考试生有所帮助。  先看2007年秋考第19题: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第一步,审题。题目需要是断定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的两项,所以需要从意义和使用方法两方面剖析,不可偏废。虚词使用方法相同,有时意义却不相同,譬如以作介词用时,有凭、拿、把、用等不认可义,大家需要依据句子来辨析了解。  第二步,调动积累。以常作介词来用,有把、拿、用,依据、凭、靠,因为等意思;以也常作连词,可以表并列(有时同 而)、表因果(由于)、表承接(就)、表修饰、表目的(用来)等。以有时作动词,是觉得的意思。  第三步,具体剖析。A句,作师说的目的是贻之,所以,这个以是连词,意为用来。 B句中的是(此)是并、冀之士异统是什么原因,所以这个以也是连词,但意思却是由于(有人把这个以看作表缘由的介词因为也无不可)。 C句欲以(之)立身扬名耳中省略的之,是立身扬名的条件或凭着,所以是介词靠、凭的意思。D句中卜居清旷的目的是乐其志,所以这个以是连词用来。由此断定A 和D意义和使用方法相同  再看2008年秋考第18题:下列句中为的使用方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第一步,审题。此题只考虑使用方法,不涉及意义。  第二步,调动积累。为常用作介词,可以表对象,有向、对、替、给等意义;可以表缘由,是由于的意思;可以表目的,是 为了的意思。也常作动词,有是、做、任等意思。有时还作名词用,是行为的意思。假如为在疑问句末,就是疑问词,如何辞为?  第三步,具体剖析。依据古时候汉语常识,可知直接跟在所后面的词,不是动词就是介词,比如所作所为、所以。由此可以断定B句中的 为是动词。A、C、D句中的为都与行为动作的对象有关,所以都是介词。因此,选定B。  三看2008年春考第19题:下列加点词使用方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鲧窃帝之壤  B岂帝之所爱耶  C余恐学者之至于斯  D而唯异书之信  此题也只须考虑使用方法,而不论其意义,所以只须作出准确的语法剖析,就能顺利解决了。A,鲧窃帝之壤中窃的宾语是壤,而这个壤 是帝之壤。所以帝之壤是个偏正短语,之是结构。B项岂帝之所爱耶中,帝为名词,所爱是动词,构成主谓短语,所以这个之处在主谓之间(这是按标准答案剖析的,对此项有不同怎么看,这里就不讨论了)。 C项学者之至于斯 是恐宾语,而这个宾语也是一个主谓短语,所以这个 之也是处在主谓之间的。而D项的唯之(唯是如惟利是图)是古文宾语前置的标志,所以这个之是表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如此,大家就准确地选出了B、C。  假如大家可以这样剖析,那样就能易如反掌地解决2009年秋考的第19题,选定C项,由于两句中的为都表判断,都是是的意思。

热点专题

[]高考考试语文现代文阅

[]高考考试语文难题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