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日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剖析。(4分)
番腾妆束闹苏堤,大家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季,表达了留 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没办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大家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暗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考试试题剖析:注意题干中通过人物动作神态 这一限制。
考试知识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日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大家 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类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可以,大家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
考试试题剖析: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况特点的详细描写;所谓面, 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考试知识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方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歌赏析: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渐渐凋谢,大家为 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之神好像并不会大家的用意,终于伴随 游人的船儿默不作声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 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 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 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 味,闹是说妆束,等于闹妆的 闹,指花花绿绿、双眼应接不暇的景象。 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仿佛有声音的 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 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