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掌上高考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变孩子的“反抗”为独立

来源:www.hexuankeji.com 2025-05-14

最新资讯

   当孩子能走路会说话将来,独立意识萌发,每件事喜欢自己来。成人开始感觉到孩子不那样听话了,心理学上称之为婴幼儿成长进步过程中的转折期,也称反抗期。之所以反抗,非常重要是什么原因成人限制了孩子独立能力的表现,适合的教育则可以使婴幼儿转折时期降低反抗表现,进步独立能力。

  那样,独立能力的培养有多要紧呢?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期的追踪察看,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获得什么收获,与其中收获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着的差异并不在智商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收获卓着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仅有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独立性、自制力、坚韧性等好的个性品质。

  中国大城市婴幼儿独立性较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研究会曾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城市拓展了一项有关婴幼儿独立性的调查。调查选择了4464名3-7岁婴幼儿爸爸妈妈,内容包含家庭教育情况、爸爸妈妈教育观念与行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期望、婴幼儿个性进步近况、家庭教育基础及环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3-6岁,四大城市孩子自己穿衣的比率由25%增长到45%,而不愿自己穿衣的比率,从3岁的21%降低到6岁的11%。从数据来看,能自己穿衣的孩子随年龄的长大而明显增加。但事实上,婴幼儿在两岁就开始有自己穿衣的愿望和能力,到3岁就能独立穿衣了。从调查结果看,到了6岁,仍有相当比率的婴幼儿不自己穿衣,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利婴幼儿成长。

  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显示婴幼儿独立性的指标,没随婴幼儿年龄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差别。无论3岁还是6岁,有主见的孩子都在40%左右,而不大有主见的则在8%左右;当孩子做事的时候,3-6岁的孩子,都有20%左右,即便自己可以干,也期望得到大人的帮忙;不期望得到大人帮助的,仅占全体孩子的 8%,并且伴随孩子年龄的增大而略有降低;当遇见困境的时候,一半左右的孩子都需要其他人帮助,基本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除此之外,20%左右孩子3岁的时候常常哭,到了6岁依旧这样。

  因此,专家们常见觉得,家庭教育中爸爸妈妈对孩子包办太多,培养婴幼儿独立性的意识紧急不足,婴幼儿在这类方面无明显的进步,这对孩子的将来进步极为不利。

  抓住独立性培养的重点期

  两岁左右是孩子独立性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出现了刚开始的自我定义,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一个人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或许昨天还是母亲怀里的娇孩子,每件事依赖母亲,今天忽然间要独立,什么都要自己来!明明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其他人帮忙,假如爸爸妈妈仍像以前那样,孩子有时就会发脾气。不知道孩子的爸爸妈妈或许会说:这孩子变得叛逆了!其实这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孩子可喜的进步。成人应该抓住这个孩子要独立的敏锐期,学会必要的教育方案与要素,让孩子的独立需要得到满足,防止过度依靠的形成或抵触反抗的出现?

  要素1、珍惜婴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心理学家指出:当婴幼儿的独立活动的需要得到某种满足或遭到成人支持时,婴幼儿就表现出得意、开心,出现自尊、自豪等刚开始的自我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然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大家需要十分珍惜婴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进步。

  要素2、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可能不需要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如此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不是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遭到爸爸妈妈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爸爸妈妈很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觉得这是孩子遭到应有尊重的好反应。

  要素3、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爸爸妈妈很看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靠爸爸妈妈和别的人,他们倡导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爸爸妈妈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一个人爬起来。

  要素4、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什么事情都要防止简单的命令,预防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婴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婴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可能游戏化,如此他们就会以很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假如能常常地坚持练习,他们就会逐步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喜欢劳动,害怕艰苦,如何可以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要素5、慢速分解动作

  尽管两岁左右的孩子独立意识已经萌发,但因为各项能力的进步并不可以完全达到他一个人想达到的水平,所以还需要成人的帮忙和指导。爸爸妈妈可以参考孩子的水平决定提供何种程度的支持。譬如吃饭,孩子可能在开始独立进餐时并不了解如何拿勺,如何往嘴里放,爸爸妈妈可以将吃饭的动作分解,一步一步地教给孩子。着名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倡导,在针对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动作必须要慢,要分解,或许普通人看着有的夸张,但对孩子是很必要的。

  要素6、语言指导必不可少

  尽管婴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非常高,但假如了解的示范动作配以适合的语言解说,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两岁孩子也正处于语言进步的敏锐期,直观的形象动作是解释语言含义的最好工具。

  儿童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爸爸妈妈坚持不懈地努力。两岁的孩子能跑、能跳、能说,有了生理上独立的能力和心理上独立的需要,那何不让孩子的独立生活从两岁开始呢?

热点专题

  • 2021河南普通高招本科一批录取工作结束
  • 广东珠海高考考试时间2025年具体时间及科目安排表(6月7日-9日)
  • 福建漳州高考考试时间2025年时间表及具体科目安排(6月7日至9日

[]DeepSeek评析近两年丰

[]江苏2025年普通高校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