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场教师:正定中学 李巧娥
几乎所有些人都沉浸在5.12地震的悲痛中,包含不少高中三年级学生天天都在关注着抗震救灾的新进展,积极为地震中的同胞捐款、捐物,期望他们早日走出困境。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同学们面前,高考考试中是否会涉及到汶川地震的有关内容,汶川地震是否会成为新的考试知识点?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正定中学高中三年级地理教师李巧娥老师。
李老师剖析,从时间上看,地震时间是5月12日,好像错过了高考考试命题时间,出现几率不会太大,但因为这是比较紧急的突发事件,命题人是否会将这一热门问题加入高考考试中,确实存在悬念。
但地震是地质灾害,近两年世界各种自然灾害(主要指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发,这就使复习中,不可防止地涉及到此类问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人地关系的纽带,是人地关系的具体形式;抗灾减灾防灾是国内国土整治的要紧内容,而且自然灾害又是自然地理环境极端变化的产物,是人类生产日常需要防止和克服的不利原因,因而有关自然灾害的要点是高考考试的热门。
虽然热门问题只是高考考试考查常识、能力的载体,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追逐所谓的热门,但并没有妨碍考生对要紧地理时事进行梳理,剖析其地理背景,拓展和理清思路,练习答卷能力。
围绕地震有关要点主要有:
定义:是指岩石圈在内力用途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多数地震和地质架构有关,称为架构地震,地震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要点: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
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
分类: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国内:大多数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国内主要地震区有: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区域;西南青藏高原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假如剖析汶川地震,还需要结合四川的地理特征与西南区域地质灾害紧急形成缘由:
自然缘由:
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紧急;
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缘由:
对植被的破坏。
除去地震以外,容易见到地质灾害还有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有着关联性。譬如,川、滇、黔接壤地带地震多发,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紧急,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进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总是由一种原发性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在地质灾害的防御方面,要①加大科学研究,打造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大地质灾害的管理,打造完善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推行一些预防手段:提升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推行护坡工程;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