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仔细审题,找出关键字语。
高中生物教程中,有很多在字面上很相近的定义或名词等专业术语,但它们的实质意义却相差非常大,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氧化分解和水解等等。命题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学生对这类定义和名词等专业术语理解的深刻程度。所以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这方面常识的积累,在审题时对这类定义和名词等关键字语应该特别注意。
这类关键字语总是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和主旨所在,找准了关键字语就是找到知道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困难程度较大的选择题或者是涉及两个以上要点的选择题,就要认真剖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语,再仔细剖析供选答案,选出正确选项。
例1、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 、葡萄糖、碱基
B.脱氧核苷酸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核苷酸
选择题的题干是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需要。本题中的关键字是初步水解。因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题干问的是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的产物,故应为脱氧核苷酸。
B
2、明确限制条件,缩小答案范围。
限定条件的设置,一方面是考查考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其次是考查考生对生物入门知识的准确把握程度,因此,审出限定条件,就等于找到了题眼,题目中的限定条件很重点,限定条件的指向总是提示知道题的思路和方向。
限定条件包含:
①限定类型,如时间、缘由、影响等;
②限定程度,如根本、直接、最后、肯定、最好、最方便、最多、最少、最可能等;
③限定对象,如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是高等植物还是低等植物,是叶肉细胞还是根细胞,是一个细胞还是一个生物体等;
④限定过程,如是蛋白质的合成还是分泌等。
例2、为了确定某株高茎豌豆(显性)的基因型,最方便的办法是:
A.让其与矮茎豌豆杂交
B.让其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
C.让其自交
D.直接进行DNA测试
该题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限制条件为最方便的办法,确定显性植株的基因型的办法常见的有两种:测交和自交,但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故最方便的办法应为自交。
C
3.挖掘隐含条件,健全题干信息。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有关定义、图形和生活知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总是成为决定解题成败的重点。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学科中的潜规则常以隐含条件的方法隐身于题干背景之下,解题时要擅长挖掘,譬如,验证性实验考试试题的结论一般需要与教程上的正面常识一致;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说明有病的指的就是正常等,这类都是隐藏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条件,把题干补充完整。
例3、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测试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测试、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性激素
本题的隐含条件是蛙脑垂体提取液中已经没有完整的脑垂体细胞,也就不可以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含量增加的激素就不可能是B、C两个选项所示的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而题目中根本没涉及下丘脑,因此A选项也不符全备件。那样这种激素只能是雌激素,缘由是垂体中原来合成的促性腺激素刺激蛙的卵巢,促进卵巢合成并分泌雌性激素。
D
4.排除干扰信息,找准命题意图。
干扰原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它们会影响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考试试题困难程度。命题者可以将干扰信息放在题干中,也可以放在某一个选项中,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的基本功是不是过硬。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需要中强调的干扰项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且看起来好像有理,不要错得太明显、应该增大正确项的隐蔽性和错误项的干扰性。故考生应有过硬的入门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解题过程中只有认真剖析题干,才能排除干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找出正确答案。
例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人工智能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用途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靠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源自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题中有两个干扰,一个是光照条件下,另一个是A选项中的无氧条件下。这两个条件连续给出,比较容易误导考生排除线粒体,只想到叶绿体而误选A选项。但只须意识到呼吸用途的第一阶段也可产生ATP,就比较容易看出A、D两个选项是不对的。又因为线粒体中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时,有ATP的合成但不依靠氧,因此C选项错误。
B
5.克服思维定式,预防生路熟走。
有的考试试题的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教程中的有关常识、考生平常已做过的考试试题等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种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事实上已经改头换面,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不是具备敏锐的察看力与准确获得信息的能力。假如审题粗枝大叶,只凭经验做题,就比较容易犯思维定式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警觉、细心审题,准确地获得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
例5 、一个人体内的胰岛B细胞、神经细胞、表皮细胞等,其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缘由是:
A.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结构不同
B.不同细胞中转运RNA的类型不同
C.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结构不同.
D.不同细胞中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本题中的根本缘由是最容易见到的提问办法,大家一般都第一考虑遗传物质或基因。而选项中恰恰有这个选项,因此比较容易误导考生选择D项。事实上,本题的题眼是一个人体内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同一个人体内的细胞是经有丝分裂获得的,因此遗传物质相同;不同细胞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是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结构不同。
A
做高考考试生物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搜索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须肯登攀。固然,是不是肯登攀极其要紧,但同样是肯登攀,乱登攀与巧登攀的成效却完全不同。在高考考试中,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对于考生来讲比较紧迫,若考生没肯定的解题方法,就容易费时,致使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部分题目不可以看完,即便是简单题也丢了分。所以教会考生学会做高考考试生物选择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很必要的。
1.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准确学会生物常识的首要条件下,通过察看考虑,直接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中作出判断,确定符合题干的选项。这种办法无需旁敲侧击,适用于入门知识类考试试题。入门知识类考试试题主如果考查考生对生物常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可以说是送分题,但仍需要考生对入门知识有准确无误的学会。
例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内没有同源染色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C.有性生殖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染色体组内含有等位基因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有关常识。办法方法是学会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办法。每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是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只不过在同一生物体中殖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为体细胞的一半。二倍体生物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四倍体的有性生殖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为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故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
A
2.淘汰排除法。
淘汰排除法是指从排除谬误人手,逐步缩小范围,去伪存真,最后确定正确答案的解题办法。具体操作办法有以下几种。
(1)排除常识、表述、逻辑错误的选项,选项的描述本身错误或包括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选项描述有逻辑错误的也要排除。
(2)排除无关选项,选项的叙述本身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应排除。这种办法适用于解决一些较难的、不可以凭着学会的常识就能选出答案的考试试题。
例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肯定限度的。下列现象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人出现肺水肿现象
C.同意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本题题干中的关键字是是和内环境稳态失调。而选项中A是受寒冷刺激时的体温调节、C为免疫调节、D为水盐平衡调节,都是正常的稳态调节,故应排除。
B
3.对比推理法。
对比推理法是通过比较选项所涉及的生物学的相似、相近、易混的定义、原理、办法、结构、功能等,以达到摒弃似是而非的选项,从而作出正确评判的办法。这种办法适用于选项相近或者类似的选择题,除此之外,当排除两个选项后,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优柔寡断,不了解到底应该选什么时也常常使用这种办法。
例3、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下列一般不能作为目的基因受体细胞的是:
A.受精卵
B.韧皮部细胞
C. 卵细胞
D.根尖成长点细胞
对于本题中的四个选项,进行对比不难发现:A、B、D三个选项均为体细胞,而C选项则为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不适合用作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C
4.图文转化法。
对某些选择题,因为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生僻,或考试试题呈现形式发生变化等,可通过将题中信息转化为比较熟知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知,化难为易,飞速求解。常见的转化法有将图表转化为文字、将文字转化为图表、图与图之间的转化、文字之间的转化等。
例4、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到一个相邻细胞叶绿体基质中,共穿越磷脂分子层数是:
A.4 B.6
C.8 D.12
本题看上去与计算有关,实质上解本题的重点不是计算,而是能否将题目中的问题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由于重点是要剖析CO2一共穿越了几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又包括两个磷脂分子层。
D
5.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指跳出常规思维模式,以另类角度从不同侧面考虑问题,如此有时会比较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逆向思维法有时像数学中的反证法,适用于根据正常的思维方法解答行不通或非常复杂的考试试题。
例10.在下列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可能为伴性遗传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本题的题眼为可能为伴性遗传。直接剖析可能为伴性遗传的选项的话,好像找不到入手点,但若反过来剖析什么不可能是伴性遗传就容易多了。由于②必为显性遗传,但父病女正常,故不可能为伴性遗传;④必为隐性遗传,但女病父正常,也不可能为伴性遗传。则②④被排除。
A